NEWS最新消息
2024/10/10 瓷都景德鎮的前世今生 程寶珠
2019年秋風送爽的十月天,我與表妹在族親的陪同之下探訪了享譽全球的中國瓷都「景德鎮」,當日景德鎮迎來了一年一度的國際性大規模的陶瓷博覽會,我們正好恭逢其盛。會場彩旗飄揚,路邊電線桿都是古色古香的白瓷柱子,上有藍彩的中國山水畫,正如中國著名的白底藍花青花瓷,鎮內處處可見大大小小的瓷器商店,遊客穿梭其間,熱鬧非凡。
這是第16屆陶瓷大會,中國唯一的國家級、國際化的專業博覽會。每屆瓷博會都吸引了世界各地的陶瓷廠商,知名的陶瓷藝術家和各國的政府代表前去觀摩交流。此次參展逾3500名客商,1900個攤位,他們來自全國各地和世界二十五個境外參展企業,如荷蘭、德國、法國、美國、俄國、土耳其、加拿大、日本、韓國等。博覽會場面積達28600平方米,展出的精品瓷器玲琅滿目;有藝術陶瓷、日用陶瓷、高技術陶瓷、有大至人身高度的各色彩繪的大花瓶,也有小至一片的瓷器書籤上面繪有細緻的國畫花卉,還有大型的陶瓷壁畫典雅又氣派。各式五彩繽紛大小花瓶和茶杯、碗碟、茶壺,美不勝收。來自世界各國的瓷器爭奇鬥艷,都各有特色。絡繹不絕的參觀者都被這些絢麗奪目的瓷器所吸引,瓷器的魅力無窮,難怪令古代歐洲貴族們狂熱地愛上中國景德鎮的瓷器。在此我們看到台灣的攤位,上面寫著中國台灣,牆上掛了馬英九、蕭萬長和王金平三人的大合照,特別進去觀賞台灣製作的精美瓷器,頗有他鄉遇故舊的親切感。
博覽會場中國展出以仿古創新法製造出的景德鎮著名的四大名瓷「青花瓷」、「青花玲瓏瓷」、「粉彩瓷」、「顏色釉瓷」,以及「五彩瓷」「郎窯瓷」等玲琅滿目,展現出不同的風姿。這些都是千年來中國逐漸發展,加上近代工藝的進步後生產的美輪美奐的瓷器。中國瓷器在古代即聞名遐邇,宋真宗之前「景德鎮」原名「昌南」,因位於昌江以南,由於瓷器外銷海外,故被稱為「昌南-china」,外國人因此稱中國為“China”,。
在眾多的商家裡,一個中國的瓷器攤位,門前有亮麗的景泰藍花瓶,吸引了我們,裡面架上還展出了幾個大型漂亮的花瓶,有花團錦簇的五彩瓶、紅豔的「郎窯瓷」、色彩鮮明的窯變瓷。他們用精緻小瓷杯,注入了清香的龍井,招待顧客,我們享受品茶的趣味,聽那位售貨員解說景德鎮瓷器的特色,是「白如玉、明如鏡、薄如紙、聲如磬」。端詳著手中之杯,正是那麼潔白似玉、輕巧明亮,細緻的花卉點綴出瓷杯的優雅,令人愛不釋手,這次不但目睹我國的瓷器精品,還有機會觀賞異國風味的瓷器,真是不虛此行。離開瓷都時家族聯誼會,贈送我一套「玲瓏瓷」茶具,小瓷具,薄如蛋殼,那晶瑩剔透的小孔還寫有「厚德載物」四字,加上秀麗的藍色彩繪,高雅脫俗,這是來自家鄉最好的紀念品。
景德鎮能在世界獨領風騷千年,奠定了瓷都的地位,天時、地利、人和是無法避免的因素。 中國的瓷器可遠溯到漢唐時期,東漢時期青瓷開始發端,南北朝的陳朝即名聲在外,唐代時比較成熟,已經非常精緻,有浙江的越窯,河北的刑窯,那時瓷器是南青北白。唐代晚期仿青瓷和白瓷製造出青白瓷,銷售國外。而瓷器走向繁榮是從宋代開始。
宋朝是景德鎮瓷器的輝煌時期,北宋中期在青白瓷的技藝中又發展出「影青瓷」,瓷胎較薄,在青白瓷坯體上刻暗花紋,薄剔而成為透明花紋,內外均可映見,成為白中閃青,青中帶白,溫潤如玉的影青瓷,有如假玉。因中國人對玉的愛好,青白瓷因此受到重視和喜愛。李清照曾在一首膾炙人口的《醉花陰》詞中特別描寫瓷枕為玉枕。
薄霧濃雲愁永晝,
瑞腦消金獸。
佳節又重陽,
玉枕紗櫥,
半夜涼初透。
宋遼戰亂後,北方人南遷,把北方的製瓷技術帶到了江西的“昌南”鎮,因“昌南”鎮盛產製瓷原料瓷土,瓷石,附近山多、樹木多,可做窯坊的燃料,製作過程中分工細,且交通方便,瓷器可由水路輸出,製瓷業開始興盛,正是「匠從八方來,器從天下走」。宋真宗景德年間,真宗因喜愛“昌南”所產的瓷器,在1004年以年號“景德”賜名,從此景德鎮的製瓷業,更加興旺,瓷器底部得寫上「景德年制」,此後每個朝代的年號必須印在瓷器下方。因?皇家的青睞,景德鎮的瓷器精益求精,也通過海運外銷,受到世界各國的矚目和歡迎。
宋末元初景德鎮出現了原料荒,幸好發現了附近的高嶺土,將高嶺土和瓷石混合可燒至高溫1300度,元代景德鎮的製瓷業更上一層。1279年忽必烈在景德鎮設立了「浮梁瓷局」是為正式的官窯,製瓷的技術空前提高。元代因遊牧民族尚白,他們的帳篷為白色,景德鎮燒製出卵白釉瓷,晶瑩剔透受到皇家特別的鍾愛。而且元代疆域廣大,中國的瓷器經絲路傳入西亞、歐洲。伊斯蘭教的國家,如土耳其特別喜愛白底藍色,因此歐洲的藍色氧化鈷原料傳入中國,景德鎮開始製作白底青花的青花瓷,當時的士大夫崇尚淡雅,並不重視青花瓷,只受到民間百姓的喜愛,直到元晚期才慢慢被上流社會接受。因此當時的青花瓷多為外銷,在土耳其的托布卡特皇宮博物館內藏有世界上最多的中國青花瓷大約40餘件,多於中國收藏的總數。元代的青花瓷器主要是大件,包括大瓷盤、大瓷罐等。因?「元青花」在中國並不多見,所以相當珍貴。2005年景德鎮產的元青花瓷《鬼谷下山》大罐,在倫敦拍賣,以高達2億3千萬人民幣成交,創世界陶瓷拍賣價的歷史最高記錄。
明代青花瓷受到廣大的歡迎,當時全國幾大民窯開始衰弱,景德鎮成為全國製瓷中心,皇帝正式在景德鎮珠山設立「御窯場」和「御窯官」,由於明代小說戲曲的流行,工匠們把這些故事畫在瓷器上,顯得活潑生動,永樂時期的的甜白釉、青花玲瓏瓷,成化年間的「鬥彩」都是歷史上的傑作,玲瓏瓷是先在瓷器的坯體上鏤空、填釉,畫上青花裝飾燒製,燒成後可看到半透明的孔洞花紋,鬥彩是先用青花勾線,入窯烘培後,填上色彩,再低溫燒製。 在嘉慶、萬曆年間鮮豔的「五彩」瓷更是精美,在白釉上直接畫上瑰麗彩色,古色古香的各式圖案燒製而成。明代景德鎮出產的瓷器品質已經無人可比,製瓷業也帶來了景德鎮的繁榮。1405年宦官鄭和七次下西洋將瓷器當作禮物贈送海外,以表現出大明皇朝的富庶和慷慨。
由於皇宮內對瓷器要求的嚴厲,製造過程中只要有一點瑕疵,瓷器就打破埋入地下,往往一百件裡,可能只有四件合格,所以後代考古學家在地下發現無數的瓷器碎片,經過辛苦地還原考證,後人可欣賞到珍貴的古代瓷器。明代中期因?官窯燒製來不及供應朝廷的需求,後來就有附近的民窯分工,即是「官燒民搭」,民窯的陶工們因此得到來自皇家的嚴格訓練,因此後來民間的瓷器品質有相當大的進步,加上外銷多,景德鎮的製瓷業欣欣向榮。在此可見「悠悠昌江水,層層高嶺土,處處窯爐火」。
1599年明萬曆年間朝廷要求燒大龍缸,因?燒製非常困難,許久無法完成,御窯官宦官潘相時常嚴刑拷打陶工,並將他們關入御窯場的監獄,或處死刑,一位陶工童賓由於無法忍受酷刑,跳入窯內熊熊的烈火中自焚,因此引起所有陶工的暴動,潘相慌忙逃跑,朝廷為了安撫民情,在御窯場東側設祠堂,供奉童賓像,封他為「風火仙師」。
清朝帝王同樣對瓷器熱愛,康熙帝還對外國物件十分感興趣,他鍾愛國外銅胎上漂亮的琺琅彩,特別在養心殿內設了小窯,研究如何將琺琅彩燒到瓷器上,因此研發出精美絕倫的琺琅瓷,雍正皇朝琺琅彩進入巔峰時期,那時的琺琅瓷通體透明,薄如蛋殼,背光可看到胎面,製作極美,多為小器物。因?琺琅瓷由皇家控制,產量極稀,最為珍貴。後來發展出「粉彩」瓷器,色彩比大明五彩淡雅柔和,瓷上繪畫活潑生動,是瓷器中的極品,粉彩製作多為大型瓷器,此外還有祭紅、釉裏紅、郎窯紅等各色精緻亮麗的瓷器。乾隆以來青花玲瓏瓷更加精進。中國製瓷業在此時發展至顛峰,揚名世界,景德鎮是名符其實的「瓷都」。
清代有幾位景德鎮的督陶官員對製造瓷器都有很大的貢獻,如康熙年間的巡撫郎廷極親自進窯場工作,以珊瑚、瑪瑙加入實驗多次,花費菲薄,極其不容易而生產出類似「祭紅」的深紅亮麗的瓷器,稱為「郎窯紅」,那段制窯時期史稱“郎窯”。還有雍正和乾隆兩朝博學的御窯官唐英在職20餘年,親力親為,潛心鑽研,仿古創新,燒製的瓷器皆為精品,大量生產,成就斐然,因此在乾隆年間稱為“唐窯”期。 他且著有《陶冶圖說》,簡單介紹了瓷器生產的流程,這是我國第一部有關陶瓷工藝製作過程的著作。
因為瓷器受到歐洲各國的喜愛,尤其是貴族們以擁有景德鎮瓷器為身分地位的象徵,他們大量進口中國瓷器,導致白銀外流,商業上的出超,因此開始努力研究如何燒製和中國類似的瓷器,始終無法成功。因此在1698年法國的耶穌會殷弘緒以傳教為名,到景德鎮打探制瓷的方法,他結交高官,自由進出窯場,終於學到制瓷的技術和高嶺土的配方法,在1712年和1722年兩次寫下詳細的制瓷技術文稿寄回法國,後又流傳到世界各國。而德國在1710年研發了制瓷配方,取得了重大突破。因?景德鎮的制瓷方法被工業間諜殷弘緒取得,流入歐洲,因此促成18世紀後歐洲制瓷業興起,而中國卻因自晚清起受到列強的侵略,國家內憂外患,中華民國時期,也因?戰亂頻繁,製瓷業逐漸衰微。
雖然中華民國在大陸時期設立陶瓷管理局,杜重遠提出制瓷機械化、生產貼化瓷,將煤炭燒瓷代替木柴,促進陶瓷生產的進步,但整個制瓷業還是萎靡不振。?在的中國大陸政府努力振興景德鎮的瓷業,景德鎮除了傳統的窯,也有電窯和氣窯,燒製過程機械化,比較以前簡單省事,但還是需要能工巧匠藝術家在繪畫、刻花、上釉等方面的配合。
在用先進的技術與古法的配合下,如今景德鎮可以製造非常高品質的瓷器,也有台灣廠商回到瓷的故鄉景德鎮設廠,如陳立恆的海暢集團製作了精美的藝術品「法藍瓷」,瓷質亮麗,款式新穎,有精致的手繪圖案和立体的浮雕,取得了相當大的成就。目前景德鎮不但日用瓷或觀賞瓷在不斷的創新進步,還有饒泉榮發明瓷做的樂器,有瓷二胡、瓷甌(由48個瓷盤組成)、瓷簫、瓷編鐘等,因?瓷器聲如磬,可以演奏出國樂或西洋音樂,非常清脆悅耳動聽,景德鎮的瓷樂隊是全國獨一無二的。景德鎮的陶瓷大學也培育了許多陶瓷人才,相信景德鎮能再創千年瓷都的輝煌,稱霸世界。(寫於8月2024年美國拉斯維加斯)
從景德鎮帶回的 「青花玲瓏瓷」茶具,透光可見孔洞
瓷博會場內的 「郎窯紅」瓷和「窯變瓷」
瓷博會場內的「景泰藍」瓷
瓷博會場內 台灣的瓷器攤位
瓷博會的大型瓷器壁畫